“關鍵之年”再登達沃斯論壇,習近平闡釋何為真正多邊主義
(近觀中國)“關鍵之年”再登達沃斯論壇,習近平闡釋何為真正多邊主義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電 (黃鈺欽 張子揚 李京澤)“世界上的問題錯綜復雜,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并發表特別致辭。
此次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以“把握關鍵之年,重建各方信任”為主題,在25分鐘的致辭中,習近平多次提到多邊主義。在“關鍵之年”出席的首場多邊外交活動上,他向處于十字路口的國際社會再次表明中國選擇,系統闡釋何為多邊主義的要義,中國踐行的多邊主義和實踐路徑。
接受中新社采訪的國際問題專家認為,習近平在對話會上的致辭直面問題挑戰、提出解決方案、作出中國承諾,對外廓清質疑多邊主義的雜音,闡述何為真正多邊主義,呼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面對全球大災疫與百年大變局疊加交織,習近平在講話中將國際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歸納為經濟衰退、意識形態偏見、發展鴻溝和全球性挑戰等四大課題。有分析人士指出,“對癥下藥”的前提是找準癥結所在,中國對于“世界怎么了”的準確判斷有助于國際社會精準破題。
“當世界仍在不確定性的迷霧中探索,對于前方問題的準確判斷是提出解決方案的基礎。”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認為,四大課題展現出一個立體框架,從最現實的危機到影響發展的痼疾再到全球性挑戰,從不同維度準確總結了當前世界面臨的多重危機。
危機相互疊加之下,世界如何在錯綜復雜的問題中尋找出路成為繞不開的關鍵。對此,習近平提出以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為解決方式——要堅持開放包容,不搞封閉排他;要堅持以國際法則為基礎,不搞唯我獨尊;要堅持協商合作,不搞沖突對抗;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搞故步自封。
“總體而言,開放包容是核心,國際法則是基礎,協商合作是路徑,與時俱進是方向。”高飛分析稱,四個“要”與四個“不搞”清晰地表達出中方在歷史十字路口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不可否認的是,在談論多邊主義時,“偽多邊主義”往往混雜其中。以多邊之名行單邊之實,在國際社會并不少見。在講話中,習近平強調以國際法則為基礎,“有選擇的多邊主義”不應成為我們的選擇。
“世界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多邊主義是應對全球性挑戰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以意識形態劃界、搞小團體的偽多邊主義并不利于國際社會的團結合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指出,中方倡議表明國際社會應該遵守共同制定、普遍公認的法則,而非基于自身利益強加于別人的規則。
除了明晰多邊主義的“真偽之辨”,習近平一系列呼吁摒棄偏見、聚焦合作的表述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差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見、仇視”“一個分裂的世界無法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差異不是對立對抗的理由,而是合作的動力”……
阮宗澤表示,多邊主義現階段最大的阻力正是來源于意識形態的偏見。在“傲慢與偏見”之下,以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劃界,其實質是人為制造分裂的局面。摒棄意識形態劃線的多邊主義,應該成為國際社會形成團結合力的最大公約數。
專家還注意到,中國眼中的多邊主義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面向未來、與時俱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指出,中方強調的多邊主義和完善全球治理緊密相連,“中國不拒絕變革,但變革不能被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小群體主導,而應符合人類共同利益,與時俱進的多邊主義反映出中國的開放態度”。
除了從概念上厘清中國眼中的多邊主義,習近平在講話中從抗疫、開放等多方面提出中國將如何踐行多邊主義的具體舉措。有評論認為,中國對多邊主義的實踐和作出的承諾說明,多邊主義并非“坐而論道”,更需“起而行之”。
事實如此。過去一年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功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中國同非洲聯盟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均成為對單邊主義的有力回擊。在最能體現多邊合作的國際抗疫上,中國已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積極支持并參與疫苗國際合作。
“中國眼中的多邊主義并非空談的理念,而是著眼實際解決問題。”蘇曉暉說,面對處于十字路口的國際社會,中國正是以實際行動不斷踐行多邊主義,通過實質性的方案給出自身明確選擇。(完)